10月14日下午
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
航天員翟志剛、王亞平和葉光富
與公眾見面
他們將于10月16日0時23分
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
開始為期六個月的太空出差之旅
距離2003年10月
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登上太空之后
我國已有12人去過太空
距離1956年2月17日
錢學森起草《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》
僅僅只過了65年
▲1956年2月1日,毛澤東在中南海懷仁堂宴請全國政協委員,將原本坐在第37桌的錢學森請到身邊,交談中,說了那句影響航天事業的話:“新生的、最有生命力的東西,總是在同舊的、衰亡著的東西斗爭中生長起來的。”
同年2月17日,錢學森起草了我國航天事業的第一份詳細的書面規劃——《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》,從此拉開了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序幕。
中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
離不開每一個航天人的努力
而在航天事業的發展過程中
卻有這樣一支航天隊伍
他們希望自己永遠“用不上”
他們就是——
酒泉發射中心中國航天員救助隊
視頻源自:@央視新聞
自神舟一號任務期間(1999年)成立以來
孜孜不懈的救助演練
毫發無遺的細節調整
這支隊伍已在設備維護檢修
安全逃逸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可靠的流程。
漫云無翅天難上
躍上高空程萬里
中國人上千年以來的飛天夢
正在被一步步實現
黑格爾曾言
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
他們才有希望
由此,中國從古至今
每一個試圖登天的探索者
都是中華民族深遠而遼闊的希望
他們致力于讓更多人了解宇宙
引導更多人思考人類與宇宙的關系
就像【讓更多人享受觀看的藝術】
是博冠的初心一樣
每一個拿起博冠望遠鏡的人
都能自由探索那片只屬于自己的星空
視頻源自:@博冠望遠鏡抖音